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坚持和深化,是党长期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在理念上的凝练和升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保障党长期执政的稳定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以理念为导向,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义,以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鲜明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之后得出的逻辑结论,它首先瞄准的是人民的需要和满足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矛盾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切实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关键举措。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的过程和目的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理念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理念聚焦发展失衡问题、以绿色理念维护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以开放理念提升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理念保障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清晰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
二、以经济为抓手,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在坚持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基础上,以人民需要为导向,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新局面。一方面,以人民需要为导向,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形成“有效市场”。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只有“两只手”形成合力,用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才能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人民需要为导向,优化政府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形成“有为政府”。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本质在于以政府的有为推动市场的有效。也就是,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打造全力为人民谋福祉的“有为政府”。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既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维护好实现好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又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经济发展的转型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统一,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和人才引进,持续增强发展活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三、以民生为重点,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我国各项民生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然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从始至终注重民生问题,其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要构建收入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兼顾效率和公平,注重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协调性、平衡性,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缩小贫富差距,让利益分配的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的期待和要求。其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因此,必须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发挥好创业带动就业的传动和倍增效应,着眼重点群体扎实推进充分就业,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和保障,全力做好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提升。其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将有限的公共资源向困难群体倾斜,通过市场满足具有相应支付能力群体的保障需要,形成“造血式”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其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重塑健康观念,积极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结构,不断提升有限资源的配置效能,促进健康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作者:2023白菜网总站大全马克思主义学院邓斯雨 来源:《当代兵团》2023年2月(上))